在中国动画产业的版图中,常州或许并非最耀眼的名字,但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江南城市,正以独特的产业生态和创新能力,悄然崛起为长三角动画创作的新高地。从早期承接国际动画代工的“世界工厂”,到如今孵化出多个原创IP、打造全产业链集群的“动画梦工厂”,常州动画团队以技术为笔、文化为墨,在数字时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创意传奇。
一、常州动画产业:从“代工基因”到“原创觉醒”的十年进化
1. 代工时代:技术沉淀与人才孵化
21世纪初,常州凭借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、较低的劳动力成本,以及完善的制造业配套,吸引了迪士尼、梦工厂等国际动画巨头设立外包基地。本地团队通过参与《狮子王》《功夫熊猫》《冰雪奇缘》等项目的中间帧绘制、场景建模等环节,积累了从传统手绘到三维动画的全流程制作经验,更培养了一批技术精湛的动画师、特效师与项目经理。这段“代工岁月”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,却为常州动画产业的后续爆发埋下了关键伏笔——技术标准化能力与国际化视野。
2. 政策东风:从“代工基地”到“创意引擎”
随着中国动画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15%,常州政府敏锐捕捉到产业升级机遇,出台多项“组合拳”政策:
资金扶持:设立“常州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”,对原创动画项目给予每分钟数千元补贴,最高覆盖制作成本的50%;
人才计划:与常州大学、江苏理工学院等高校共建动画专业,推行“企业导师制”,实现“入学即入行”;
空间集聚:打造“常州创意产业基地”,提供低价办公场地、税收减免等优惠,吸引动画企业集中入驻,形成规模效应。
政策红利下,常州动画团队开始从“幕后代工”转向“台前创作”,聚焦儿童动画、教育动画、商业广告、影视特效等领域,并诞生了《恐龙宝贝》《大耳朵图图》等全国知名IP。
3. 产业集群:全链条生态的“常州模式”
如今,常州已形成覆盖IP孵化、内容创作、技术研发、发行运营、衍生开发的完整动画产业链:
上游:原创IP设计、剧本创作(如虎置文化集团设立“内容研究院”,专注儿童心理与教育需求研究);
中游:二维/三维动画制作、动态捕捉、虚拟制作(常州建成华东首个LED虚拟影棚,支持实时渲染与XR扩展现实);
下游:多平台发行(与央视少儿、优酷、腾讯视频等深度合作)、IP授权(玩具、图书、主题公园)、文旅融合(为中华恐龙园、嬉戏谷定制动画IP与沉浸式体验项目)。
这种“闭环生态”使得常州动画团队能够高效协作,缩短项目周期30%以上,并降低沟通成本,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来源。
二、常州动画制作团队图谱:多元势力共筑创意生态
1. 综合型巨头:全产业链掌控者
代表团队:虎置文化集团
定位:集动画创作、影视制作、数字媒体传播、IP运营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,被誉为“常州动画产业的旗舰”。
核心优势:
技术壁垒:掌握3D建模、虚拟制作、AI动画生成等前沿技术,自主研发“TigerAnim”平台,支持剧本自动生成与角色智能建模,生产效率提升50%;
IP运营:成功孵化《小虎探险队》(全网播放量超10亿次,衍生图书销量破50万册)、《江南风物志》(结合非遗文化,推广常州梳篦、留青竹刻等传统工艺);
商业化能力:为天目湖啤酒、智能硬件品牌等定制动画广告,获中国国际广告节金奖;与中华恐龙园合作打造“森林精灵”IP,配套主题酒店与巡游表演,年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。
标杆项目:
《龙城传奇》:以常州历史为背景的3D动画电影,获江苏省“五个一工程”奖,成为城市文化宣传名片;
“未来城市”汽车广告:结合AR技术,让用户通过手机扫描车身触发3D动画演示,助力客户预售量突破10万台。
其他代表:恐龙园文化科技集团(聚焦恐龙主题IP开发,运营常州恐龙园动画频道)、卡龙动画(参与《神兵小将》《精灵梦叶罗丽》制作,擅长少女向动画)。
2. 垂直领域专家:细分市场的“隐形冠军”
(1)儿童教育动画团队
代表企业:星梦工坊
定位:专注0-12岁儿童动画制作,以“科学启蒙+情感教育”为核心。
优势:内容覆盖语言、数学、艺术等领域,与央视少儿频道、优酷少儿等平台建立独家合作,代表作《宝宝巴士》系列全网播放量超200亿次,衍生玩具年销售额超1亿元。
(2)商业广告动画团队
代表企业:嬉戏族动漫
定位:动画与游戏跨界融合,服务品牌营销需求。
优势:擅长将动画IP转化为游戏角色,实现“动画+游戏”双向引流,为某快消品牌定制的“奇幻乐园”动画短片,结合LBS技术吸引用户线下打卡,提升品牌曝光量300%。
(3)技术实验型团队
代表企业:青空映画
定位:聚焦短片动画、MV动画、实验动画创作,风格涵盖水墨、剪纸、赛博朋克等。
优势:作品多次入围法国安纳西、加拿大渥太华等国际动画节,代表作《江南忆》以水墨动画呈现常州运河文化,获“最佳学生作品”提名。
3. 新兴独立工作室:创意与技术的“破圈者”
代表团队:像素森林工作室
定位:由95后动画师创立,专注Z世代喜爱的国潮动画与虚拟偶像。
突破点:
技术:采用UE5引擎制作超写实虚拟人,为某国潮品牌打造虚拟代言人“龙小娇”,直播带货首秀销售额破500万元;
内容:推出《国潮新说》系列动画,以幽默剧情解读三星堆、敦煌等文化IP,B站单集播放量超500万次。
三、常州动画的“破圈”密码:技术、文化与商业的三重融合
1. 技术驱动:从“手工制作”到“智能生产”
常州团队积极拥抱AI、虚拟制作等新技术:
AI动画工具:虎置文化集团的“TigerAnim”平台可自动生成分镜脚本、匹配角色表情,将传统2周的剧本创作周期缩短至3天;
虚拟影棚:嬉戏族动漫建成常州首个LED虚拟影棚,支持演员与虚拟场景实时交互,降低外景拍摄成本60%;
交互技术:星梦工坊为教育客户开发AR科普动画,用户扫描课本插图即可触发3D恐龙模型,提升学习趣味性。
2. 文化赋能:从“代工输出”到“价值输出”
常州团队深挖本土文化资源,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IP:
历史题材:《龙城传奇》还原常州晋陵古城、季札让国等典故,获专家评价“用动画讲活地方史”;
非遗传承:《江南风物志》通过动画短片推广常州梳篦制作技艺,带动传统工坊订单增长40%;
国际表达:虎置文化集团为中东市场定制《阿拉伯神话动画》,融入当地服饰、建筑元素,单集播放量超500万次。
3. 商业闭环:从“内容制作”到“生态运营”
常州团队突破传统动画盈利模式,构建“IP+衍生+体验”的生态链:
IP授权:《小虎探险队》与奥飞娱乐合作开发玩具,与童趣出版合作推出图书,年授权收入超2000万元;
文旅融合:恐龙园文化科技集团为常州茅山森林世界打造“森林精灵”IP,配套主题酒店、巡游表演,游客停留时长从1天延长至2天;
出海战略:虎置文化集团通过YouTube、Netflix等平台分发作品,与东南亚、中东代理商建立合作,2023年海外收入占比达35%。
四、未来展望:常州动画的“星辰大海”
面对元宇宙、AIGC等新技术浪潮,常州动画团队已布局三大方向:
虚拟人经济:推出动画虚拟主播、虚拟偶像,拓展直播、短视频、品牌代言等业态;
动画+垂直领域:开发医疗手术模拟动画、工业产品装配教学动画,探索功能性动画市场;
全球IP并购:通过投资海外动画工作室,提升国际内容创作与分发能力,打造“中国的迪士尼”。
从江南水乡到动画“梦工厂”,常州动画团队的崛起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升级的生动样本。他们以技术为矛、文化为盾、商业为翼,不仅重新定义了常州的城市标签,更为中国动画走向世界提供了“常州方案”。未来,随着更多像虎置文化集团、星梦工坊这样的团队涌现,常州有望成为全球动画产业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极!